內地客棄港 改投星洲豪宅
2022年10月31日

曾幾何時,內地客狂掃香港豪宅是新聞熱話,惟這幾年同胞已轉戰新加坡,成為當地豪宅第一大買家。港星豪宅此消彼長,一葉知秋,反映香港「第二次回歸」後,作為中國與西方「中間人」的溢價正逐漸消失。

撰文:黃愛琴 本刊高級記者

愉景灣豪宅,曾經深受內地客、老外機師追捧,唯此情只堪回首。「市場很淡靜。一來悲觀情緒,二來始終未通關,以我所知,近排無人睇三千萬或以上的樓。」該區地產代理Brian(化名)這天帶記者參觀了幾間標價三至五千萬的放盤,實用面積幾千呎,有些放售半年仍乏人問津。「業主開價參考了成交數據,已劈了7至8%。」

小島樓價以往靠飛機師撐起,他們平均月入8萬,還有10多萬租屋津貼,但是自從香港封關抗疫,機師、空姐失業兩年,劈價賣樓者不少。「有位鬼佬機師,2300萬買個新盤,放售 2200 萬,淨蝕還要賠上印花稅。」

Brian這位金牌代理以前只做買賣,不沾手租盤,如今無奈要向現實低頭。「上月 90 單租,10單買賣,以前是30單租,30單買賣,我順手做埋租盤。」

市區豪宅又如何?中原九龍豪宅君柏分行副區域營業董事劉俊傑告訴記者,近三個月該區成交得八宗,其中六成都是1000萬以下,「點解賣?以醫護、教育行業為主的業主移民,大部分中產。至於有實力、早期買入供斷的業主,毋須大幅蝕讓,故市場很靜。」

與去年同期相比,2000萬或以上住宅每季成交量已跌逾半,由1100宗降至500宗,是六年來新低點〔圖一〕。「過億的超級豪宅,每月都未必有兩宗,很嚴重!」仲量聯行主席曾煥平對記者說。

這邊廂(香港)水靜河飛,那邊廂(新加坡)卻豬籠入水——「隨著越來越多外籍人士和超高淨值人士,從控疫嚴格的香港遷移到新加坡,供不應求帶動當地豪華公寓市場今年上半年增長 9.7%〔圖二〕,是亞太區最高。」第一太平戴斯亞太區研究及顧問諮詢部區域主管盛世民(Simon Smith)在報告中寫道。

港星豪宅此消彼長

喜星厭港的何止老外和中產,就連一度愛來香港狂掃豪宅的「北水」亦轉投獅城,炒得火熱。

今年頭八個月,外國買家狂掃當地143套豪宅,超過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136套;其中65%(932套)購自中國人!上述數據來自房地產公司橙易產業(OrangeTee & Tie)。

有報道更指出,今年六月一名中國富人在新加坡中部一次過掃了20套豪華公寓,總價值8500萬新元(約4.7億港幣)!

是否似曾相識?正是2014至2017年香港翻版;惟今時今日,由買家印花稅(BSD)反映,境外投資者幾乎絕跡香港〔圖三〕。稅務局資料顯示,今年第二季BSD收入僅4.1億,為2014年開徵此稅以來季度最低。

盛世民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,在亞洲豪宅市場,新加坡一直是香港以外的另一選擇(alternative)。「在私宅市場,新加坡有高質存量,外國人可以買到,而且那裏生活質素高、國際學校好、也有金融市場。」

「對內地人來講,新加坡是一個很吸引的地點,因為是華語地區。如果他們在香港已有物業,非常值得去新加坡買,分散風險。」這位老外用了一個生動的中國成語來形容:「狡兔三窟」。

隨著香港政經局勢轉變、國安法實施,「買保險」成為一股驅動內地客湧入新加坡樓市的動力。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現在一些內地資金會先繞道星洲,再改頭換面進入香港豪宅市場,以方便日後盡速全身而退。

儘管新加坡與香港一樣,在樓市對外國買家徵收30%辣稅,仍無阻內地同胞對其的熱情。「新加坡的豪宅價格比香港便宜。而且考慮到物業的優越性,中國富豪是願意承擔這筆錢的。」盛世民續說,2016年以前印尼和馬來西亞富人是新加坡豪宅主要買家,後來政府大幅增加外國買家印花稅,反而助長中國人成為第一大買家。

星港樓市結構大不同,難作直接比較,盛世民一針見血指出,惟真正競爭在於兩地的經濟前景、生活質素。「香港的專業人士遷居新加坡,是因為香港發生了一連串問題,尤其是嚴格的防疫措施。他們覺得在新加坡工作、生活更理想,看好其經濟、政治夠穩定,繼而才租樓、買樓,推高樓市。」

一葉知秋,中美政治磨擦日益加劇,香港的「中間人」溢價恐怕拱手相讓,樓市此消彼長是縮影。

——節錄自11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